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坊2019年第二期
【中医院有新招】确认过眼神,这是对的“针”——揿针
提问?
您身边是否有朋友经常被这些健康问题所困扰:失眠、颈椎病、过敏性鼻炎、咽痛、痛经、恶心呕吐、腹胀便秘、小儿遗尿、糖尿病、失眠、单纯性肥胖等等……
不要担心!
今天,县中医院中医护理人为您介绍一种简便有效的“揿针”技术,可以帮您缓解这些症状。
3月25号晚,2019年中医护理工作坊第二期活动在门诊四楼会议室举行。
本次活动邀请了仙居县中医院骨科护士长郭秀蓉副主任护师前来授课,作题为“揿针在临床的推广与应用”的专题讲座,各病区护士长及中医护理小组成员准时参加。
讲课结束后,郭老师还与大家交流探讨揿针的临床操作心得。
有朋友可能会问:
扎针会很痛吗?
首先,认识一下揿针!
看上去像“图钉”一样的揿针,针长一般为0.9mm-2mm,最短的针长只有0.3mm,直径只有0.2mm-0.25mm。这么小小的一枚针扎下去,就像蚊子咬一口!
01揿针疗法
揿针是将针具固定于人体穴位或者特定部位的皮内或皮下,通过持续刺激缓解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无创、疗效佳的特点。
揿针埋针时间长,可以增加针刺对局部的持续刺激,通过调节脉络、经络和脏腑机能,达到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治疗疾病的目的。
根据研究证明:揿针除了适用于各种内外科病症,还可以用于美体美容。
而且揿针细而短,大多数不会直接刺及痛觉神经末梢,也不会刺及内脏和深部组织,所以揿针治疗的安全性毋庸置疑。
02揿针应用举例
一、失 眠
取穴:
(体穴)主穴:内关、神门、照海、申脉; 配穴:印堂、太阳、三阴交
(耳穴)主穴:神门、皮质下、垂前、枕;配穴:心、肝、肾、脾、胃、胆
注意事项:15天一个疗程,疗效耳穴优于体穴。
二、单纯性肥胖
取穴:采用耳穴
主穴:肺、三焦、大肠、脾、胃 、饥点、内分泌;
配穴:气短加心、神门;月经不调加肾
注意事项:每餐饭前半小时按压15min,当出现饥饿感时,按压耳穴亦可减轻。
三、痛经
取穴:
(体穴)主穴:三阴交、中极、次髎
(耳穴)主穴:子宫(内生殖器)、神门、内分泌、皮质下;配穴:肝、脾、肾
注意事项:连续治疗至少2个周期。
四、颈椎病
取穴:
1、体穴选阿是穴、颈百劳、大杼、绝骨
2、耳穴:选颈椎、神门、肝、肾
注意事项:留针2-3天,隔日再埋,6次一疗程,连续 治疗2个疗程。
揿针技术简便有效,但当您有上述不适症状时,请务必先去正规医院就诊,规范诊疗后,方可辩证施治。
县中医院从2019年2月开始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揿针技术,至今已有多例病人接受治疗,主要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恶心呕吐、胃肠动力差、便秘、水肿、失眠等病症,深受患者推崇。
想了解关于揿针的更多情况吗?
欢迎到县中医院内3病区进行详询!
注意事项
埋针过程中,可以洗漱,但如果发现局部胶布松动,须及时予以更换。埋针过程中如果需要手术、核磁共振等检查时,务必取下揿针。
文 内三